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队伍建设 辅导员风采 正文

辅导员文化建设的当代境遇及发展方略

作者:时间:2015-04-14点击数:

摘要:辅导员文化是辅导员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与保障。当下,辅导员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辅导员文化建设理念弱化、辅导员学科研究滞后等问题,同时它还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的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鉴于此,在辅导员文化建设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凸显“以人为本”和坚持“改革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辅导员文化;建设;时代境遇;发展

作者简介:林国建,洛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书记,讲师。(河南洛阳471022)

随着我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难点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要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打造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辅导员文化建设,试图在如何打造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上作些有益尝试。

一、辅导员文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辅导员文化是辅导员群体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基础,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组织体制等为内容,并随着历史和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辅导员文化既有精神层面上的,也有物质层面上的,是由多种元素、多个层面构成的复合体。它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文化一样,都是文化生态中的社会单元,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子系列,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1.辅导员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辅导员岗位的本质特征,就是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这是辅导员文化的共性。但同时,辅导员文化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具备大学文化的一些特质。不同的大学有各自不同的历史,以及各具特色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风格,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等,这些个性经过长期积累、碰撞、磨合,形成全校师生的共识,逐渐成为学校的文化传统。另外,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身份不仅仅是教师,而且是学校的管理干部成员。这种特殊性造就出辅导员文化与高校教师文化的最大不同之处,即要求辅导员必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核心,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2.辅导员文化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辅导员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绵延过程,有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辅导员文化又表现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的文化成果。1951年,我国首次在高校建立辅导员岗位,它是借鉴苏联模式与抗日战争时期军政大学设立政工干部的做法,政治性是当时辅导员岗位的主要特征;20世纪80年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拓展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管理;进入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仅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还包括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辅导、帮扶助困等工作,不仅具有教师身份,而且还是高校管理队伍的一份子。因此,对辅导员文化的理解,不仅要看到其发展的连续性,还要看到其发展的间断性。辅导员文化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这意味着辅导员文化的建设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得到效果,需要经过长期的积淀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二、辅导员文化建设的当代境遇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的数量、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广大辅导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深入辅导员文化的精神内核,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辅导员文化建设中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1.辅导员文化建设理念弱化。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央曾在2004年就明确了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国家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明确了辅导员文化政治性的核心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不仅要涉及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涉及到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内容,凡是涉及到大学生事务的,就会与辅导员有关,凡是与学生相关的工作最后都由辅导员去做,他们常常“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由于辅导员职责范围的泛化及外延的含糊不清,有人将辅导员视为统计员、传达员、服务员、勤务兵。由于辅导员文化理念的弱化,许多辅导员对岗位缺乏信心。

2.辅导员的学科研究滞后。辅导员的学科研究,是指将辅导员及其工作作为一个学科或学术领域,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它的发展经历了萌芽、确立、发展、停滞、恢复、加强和完善等阶段。辅导员岗位是一个有着自身悠久历史的政治性岗位,应该把它的研究上升到一个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学科研究还处于停滞阶段,导致人们普遍认为辅导员“样样通,样样松”“辅导员工作人人都能担当”,甚至出现“专业水平上不去的教师就去当辅导员”的现象。

3.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以‘灌输’为主要手段,以为执政党和国家的利益以及社会发展服务的工具性目的为唯一目的,以培养无个性的‘服从型’的‘听话人’为主要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1]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影响下,辅导员过去强调人的整体性、阶级性、精神性、可塑性、纪律性、工具性,而忽视人的个性、共同性、自然性、主体性、自由性、目的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进而影响教育效果。

4.社会转型期的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处于急速的变革时代,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结构变迁,传统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多元价值观作为社会中的非主导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也不容忽视,它是指不同的个体在某个领域中多个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并存,它是个体价值在社会价值观中的体现。”[2]辅导员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亚文化,也深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一方面,科技理性的发达使人感性生活的追求具有了切近的现实性,对物的追求成为生活的中心;另一方面,古今文化交汇、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的交织、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个人功利主义等都对辅导员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辅导员文化建设

在今天多元价值观的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判断是非得失、做出价值选择提供了一个相对统一、比较可靠的价值准则,也有利于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成员的思想共识。“当代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等三个方面。”[3]

1.辅导员文化建设应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一是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质量。按照中央十六号文件的要求,采取严格的选拔程序,把忠诚于党的事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愿意终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选拔到辅导员的队伍中来。在选拔辅导员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笔试、面试等环节,还要注重对辅导员毕业学校、家庭的实地考察,通过与其同学、老师、亲属谈话,详细了解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其是否能胜任辅导员岗位的要求,切实将优秀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起到“一位好辅导员造就一批优秀大学生”的良好效果。二是严把“教育关”,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不断提升。实施辅导员职业导师制,选聘有过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党政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作为辅导员的职业导师,一对一、面对面地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工作上的督导和学术上的指导,不断加强辅导员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大对优秀辅导员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新闻媒体宣传会等途径,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引导广大辅导员在价值多元、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做到“静下心工作、沉住气做人”,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三是严把“管理关”,以高效管理促进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修身准绳,科学制定辅导员管理体系,以管理促效益,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情绪,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成为学生的一面旗帜”“在学业上成为学生的一名导师”“在品行上成为学生的一个典范“”在情感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2.辅导员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一是优化辅导员工作环境,让辅导员愉快工作、健康工作。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帮助辅导员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确立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及维护高校稳定的三大重要职责。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1:200的比例配齐辅导员队伍,避免辅导员因超负荷工作、超压工作而使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人文关怀。由于辅导员要经常面对一些心理问题学生、家庭困难学生,面对他们时要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思想上的困惑,在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往往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构建辅导员心理宣泄机制,帮助辅导员在繁忙、紧张、高压的工作环境中正常宣泄负能量,保持身心健康。二是尊重关怀辅导员的发展要求,促进辅导员的全面发展。将辅导员的发展视为一个学科的发展,进而繁荣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对愿意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鼓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学位;支持他们到一些优秀大学的辅导员岗位上挂职锻炼,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对有发展潜力、愿意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导员,在考核合格后可作为专职或兼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注重从辅导员队伍中选拔任用中层干部,特别是与学生工作联系紧密的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辅导员。

3.辅导员文化建设应坚持“改革创新”。一是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首先,在身份地位上,要充分尊重受教育的大学生个体,不是以“高高的姿态”面对,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不是以“训话的方式”进行交流,而是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交心。其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辅导员应加强个人修养。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否还有赖于辅导员自身的个人修养、个人魅力和自身的“气度”。辅导员每天都与学生打交道,往往是通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辅导员必须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为人师表,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创新。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大众传媒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一些新兴的大众传媒逐渐发展起来,极具代表性的就是网络、手机等,它们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大众传媒的空间。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入研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与规律,主动学会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广泛构筑新媒体教育阵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舆论引导。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真实看法和感受,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脉博,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和活动调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雷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基础的哲学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科学社会版),2007,(3).

[2]张静.社会转型期一元与多元价值观的矛盾及其协调[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0.

[3]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12).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宝盖风景区(宝盖校区)、福建省石狮市厝仔工业区(蚶江校区)邮编:362700 联系电话:0595-88259999 

传真:0595-88911791 电子信箱:bgs@mnust.cn; 闽ICP备09019555-1


手机版